贝勒医学院:偶然和兴趣的火花
我是浙江大学药学专业本科生,2019申请季申请到了贝勒医学院生物信息学全奖博士。
其实我的申请经历非常的具有机遇性和巧合性,最终选择的贝勒医学院生物信息学项目是偶然机遇和兴趣共同碰撞出的火花。
申请季的基本材料就是成绩单,托福GRE成绩,导师推荐信,还有发表的文章。我个人以为申请季优先顺序是第一作者论文>导师推荐信>GPA成绩>托福GRE成绩。
科研中的两点遗憾
我的申请经历起源于大二,当时我就开始思考自己四年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我是药学专业,当时自己选择这个专业的想法是制药救人。而在对疾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后,我选择癌症作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
癌症药物的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机制的研究,所以我在大二的时候选择了一个癌症的生物医学实验室进行6个月左右的实习。
大三暑假我申请到了普林斯顿分子生物系的暑期科研实习(2个月),大四我又自己申请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系毕业设计8个月,这就是我的三段科研经历。
但我个人有两点比较遗憾的是。
首先是,第一段较长的科研经历我没能发表一篇独立的文章。
这个和导师太忙没有时间管我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学弟学妹选择导师切记一定要选小一点的实验室,宁可导师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也要选那些能经常和你交流的导师。具体来说,宁可选刚回国的青年千人副教授,也不选学生很多每天非常忙,根本没时间管你的院士教授。
第二点我比较遗憾的是,mit毕业设计开始的太晚。
距离提交申请材料的截止时间只有两个月时,我才到达波士顿开始实习。这也就导致了导师对我的了解不够,没法写出有深度有质量的推荐信。究其原因,这和我当时签证被check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同学们决定了国外的毕业设计,一定要尽早办理签证,如果可以的话,甚至可以暑期科研毕业设计合二为一,尽早开始毕业设计。
说到我的研究方向的转换,我最终被录取的方向是生物信息学,而我之前的实习经历都是生物医学,我的本科专业是药学。这个非常有意思。其实我从大三开始就对生物信息学产生了兴趣,毕竟现在是一个大数据和计算机的时代。
我当时自己查了一些网课还有一些编程的课程进行了学习。我进行毕设申请的时候,还和一些知名的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进行了联系。这也就为我申请时转专业打下了基础。
如何套牢国外教授?
因为我的实习机会确实非常不错,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套磁国外教授进行毕业设计的。
首先是确定教授名单,这个可以从自己平时感兴趣的论文着手,寻找论文的作者。或者直接从学校的官网慢慢筛选。我个人是根据平时感兴趣的论文出发,找到了一众癌症转移研究领域的大牛。
确认了教授名单后,可以通过教授的实验室主页进一步获取信息,得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近些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以及实验室的人员组成情况。
然后我会先给实验室的中国博士师兄师姐发个邮件,询问实验室的氛围,平时教授和学生的交流情况等等。
其实一封好的推荐信首先取决于这个教授的人品,如果这个教授平时都愿意帮学生做一些事情,那么你拿到strong的推荐信概率也会大一点。最后就是给教授发个人套磁信了。
具体的模版就是:教授我对你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我平时有读过你什么什么的文献,我自己也做了一些小研究,具体是怎么怎么样的,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来你实验室实习?我会自己负责食宿的开支。
如果你感兴趣,我的个人简历就在附件中。其实自荐信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能不能突出自己的兴趣和经历与教授课题的匹配度。
再来人的帮助
最后感谢一下再来人在我申请过程中的大力支持。
我觉得再来人做的最好的就是导师匹配制度。能找到一个和你背景相关的人,帮你修改文书,理清申请思路,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难得的事情。
我的经历非常复杂,再来人帮我匹配到了一个芝加哥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来作我的学术导师。他非常热情积极。我们从最初的思路形成,到最终的文书终稿,前前后后进行了大约4-5次的视频聊天,之后我们还在波士顿一起吃了饭。
真的很感谢我的学术导师帮我认清了自己的优势,让我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于科研的热爱与学术梦想,还有文笔导师的润色,使得最后的文书,流畅的叹为观止。
还有非常感谢申请客户经理小姐姐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有你们,让我的申请路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