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工作or读博
第一个是下定决心申请之前的纠结。我申请的是传播学的PhD,尽管我从本科就开始有读博的念头,但是直到研二还没有坚定下来。这样的状态导致我一直以来都是实习科研两手抓。我个人的情况是,我对学术有兴趣,但是我性格拖延,对自己申请到好学校缺乏自信,还惧怕读博的漫长孤独生活;
另一方面,我对传媒相关工作非常熟悉,但是我在多年的实习经历中尝试了所有种类的工作,我都感觉似乎缺点什么,无法找到自己的信念感。这个最终决定来的太晚,以至于我在18年4月仍然没有为申请做好准备,而我本人也在人生的重大选择面前因为纠结而几近崩溃。
最终促使我做出决定的,是我对未来的想象。我意识到如果一旦去选择一项工作,我就看到了我剩余人生的全部模样,而如果选择读博,我的未来仍然充满可能性。而我对这种可能性充满期待。在特殊的阶段,我终于意识到,哪怕最终“全聚德”,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再去找一份工作,而如果我在这一步退缩了,我以后一定会后悔。因此我选择破釜沉舟,5月1日开始,考G考T,准备材料,各项工作全面启动。尽管我内心对未来的恐慌仍然没有消减,但是我选择搁置这些糟糕的情绪。如果我已经可以承受最坏的结果,那么我其实就无所畏惧,事实上接下来我也确实全力以赴地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如今回头再看去年的经历,我知道是我的个性使然,让我选择继续前进,但我仍然希望分享我做出这个选择的心路历程。如果看到这里的朋友也在面临重要的人生转折,不妨按我的思路尝试一下,也许会获得更多勇气。
关于方向:追寻内心
读博不同于硕士申请,需要在一个具体的学术领域内有强烈的兴趣才能支撑接下来数年的博士研究生涯。我非常了解读博的痛苦,也正因如此我在做读博的决定之前慎之又慎。我从来都没有读书高贵论的心情,对我而言,如果我能够找到一份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我会非常开心地投入其中,很遗憾的是并没有这样的工作,可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却能获得思想自由表达的快乐。
如此一来,选择读博的下一步就是选择学术研究的方向。每一个准博士生都要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热门方向还是冷门方向?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方向,还是能拿到更多研究经费的方向?选大牛导师还是选年轻出成果的导师?
我问了很多前辈,越是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师,越跟我强调一定要追寻自己内心真正的研究兴趣,不要被外界的条件所影响。可如此一来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我并不能确认自己的兴趣。
不是说我不知道自己的主要兴趣,而是我似乎对几个相关的方向都有兴趣,但我又觉得似乎每一个都有可能深入下去就失去兴趣。事实上,这也是我之前犹豫不定的原因之一:我很怕自己现在以为的学术热情,最后发现并不够支撑我完成几年的持续研究。
这个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是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慢慢完成的。因为已经决定了无论如何都要申请,所以总归是要选个方向的。我开始看大量的文献,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有些文献我就会读的非常入迷,而另一些就不是。
我甚至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脉络,仿佛已经在和他/她进行对话。这种隔空的思想交流让我感到振奋,于是我逐渐缩小了我的兴趣范围,集中在几个主要的topic上。
关于文书
而接下来,再来人的学术导师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我很幸运地被匹配了一位斯坦福大学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她恰好与我的研究兴趣一致,因此我希望申请的导师她也非常了解。
我们接下来讨论sop的写作时就沟通的非常愉快,她可以很好地理解我的问题并给出专业的建议,而我们也在讨论中明确了我的sop写作框架和研究问题。经过多番打磨,这份材料最终帮助我收获了德州奥斯汀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以及我的dream school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娜伯格学院的全奖offer。
至此,我的申请季收获了圆满的结果。
正确的选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尽管我欣赏埋头耕耘不问收获的态度,但是当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之后,才真的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在我看来,正确的选择,一定是与内心最无冲突的、可以让自己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前进的那条路。这也是我在申请的过程中最希望分享的心得。我非常感谢在申请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同学,还有再来人专业的导师们。希望接下来的学弟学妹们都可以披荆斩棘,勇敢追梦,在申请之路上收获自己的圆满,走向人生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