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到媒介研究
因为家里比较支持我出国读研,身边朋友也大都有出国打算,因此自然而然的在高中开始就了解了很多留学信息,因为没有确定英美,就选择了英美都能接受的雅思,在高考之后的暑假上了大半个月的雅思大班课程、开始练英语、背单词。本科选择了社会学,是我自己喜欢的第一志愿,学得非常满足也非常有收获,但是我一进校就知道,自己未来并不会从事社会学学术研究,社会学也并不是一个提供充足就业岗位的显学,因此我给了自己整整大一一年时间来思考未来方向。
当然思考的时候我也没闲着,加入了校学生会、校团委、院学生会、三个社团,发挥才艺在院级校级演出中参与了很多场表演,各种活动忙得不亦乐乎,在文学、历史、哲学、新传到处蹭课,这些也成为了我探索未来的重要方式,认识了很多人,简单了解了很多学科,见识到了很多种可能,也很开心获得了学长学姐们和老师们的认可,在大一结束的时候决定承担起院学生会主席和一个大社团的副社长。
因为了解到出国会参考全科成绩单,也没有落下对绩点的关注,一直都保持了比较好的gpa和排名,也拿到了奖学金。当然这样的大一也是有些痛苦的,面临着更多的选择,也就有了更多纠结的痛苦。我的爱好那么广泛,到底哪个方向是我愿意用一生去追寻的?学业和工作矛盾的时候,到底哪个对我的未来更有用?在本校的自我探索已经碰到一定瓶颈了,我需要尽快跳出去,在新的环境寻找机遇和灵感。
暑期考雅思非常顺利,一次上7,在机缘巧合下,我进入了大二下前往香港大学的免学费住宿费的交换项目。大二下学期的港大经历对我的未来选择果然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从小一直热爱传媒领域,传媒业本身也极具魅力,我在选择港大课程的时候,传媒和文化相关的课程就特别吸引我。而港大的课程设置、教师魅力、文化氛围,让我的传媒学习经历妙趣横生,尤其是在一门媒介研究的课程中,第一次从学术的角度接触这个领域的我彻底被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文化资本、好莱坞电影产业等等彻底迷住了,这门课中的小组研究命题也成为我后来研究方向的基础。
社会学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和方法上的学术基础,传播学和文化研究也和社会学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学的分支,因此其实也不算转向,而是在非常宽泛的社会学中抓住了我观察研究社会的视角。媒介研究的理论学习,选修传媒和文化研究相关课程,大三寒假把雅思考到7.5,小分6.5以上,大三下学期要补上大二下学期因为交换缺的好多门专业核心课,大三暑假在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实习。
在实习的选择上,BIG NAME确实是重要标准了,但是也考虑到对营销公关相关的传媒没有很大兴趣,自己也并不适合从事内容创作,我先后放弃了奥美公关和腾讯内容运营的机会,而选择了凤凰网和新华社新媒体运营推广相关的岗位,了解了更多新媒体运营机制,也对比了私企和国家单位的差异,收获非常丰富。
申请季,感谢遇见再来人
大三下学期,申请季的紧张气氛逐渐迫切起来。四处探听后感觉社科转传媒的案例实在不多,在各方建议和自己思考后,感觉找中介还是非常必要的,而我自己是特别操心特别需要自己把握方向的,因此半DIY的中介就成为了我的首选。不靠谱的中介听说了太多,只有再来人的口碑好到不行,身边太多同学推荐,就在暑假和再来人确定签约。和再来人合作确实太安心了,我的客户经理小姐姐非常及时的跟我联系,安排申请季的时间线,帮我沟通选校部门尽快选定方向,而我自己也从大三下就开始花了大量时间扒各个留学论坛和学校官网。
分配的学术导师学姐也是真的优秀又靠谱,是北大新传专业第一,毕业去美国直博的大神学姐,她从事的方向和我的目标方向非常匹配,足以信赖。再来人的线上服务平台透明又高效,可以明确管理自己的申请流程,及时线上预约和反馈。和导师的多次线上沟通让我一次次醍醐灌顶,进一步了解学业方向、个人经历背景梳理和文书头脑风暴。
特别是头脑风暴环节,导师不断引导和提醒我一定要在文书中说清楚到底为什么转专业,这不仅帮助我在申请季走得更平稳,也带领我一次次扪心自问明确未来的方向。
选校令人头疼的是,媒介研究在美国开设的专业并不太多,综排和专排也非常难以兼顾,而我索性也给自己留下更多的可能性,选择了十个方向多样的传媒项目,既有大众网红传媒管理项目,也有class-size非常小的冷门研究型项目,利用再来人选校云的评估,选定了三个冲刺、四个居中、三个保底项目。
稍有起伏的申请阶段后,结果让人满足
我最大的失误,就是GRE准备的太晚了!大三下才决定英美混申,拖到大四上才边准备申请边考GRE。可能是我的思维和GRE真的不合,在没有感觉词汇有太大难度的考试中我前两次都只有320以下,咬咬牙才在十一月中旬的第三次考试中,考到了324。因为实在担心没有精力投入文书,我选择的项目也对标化分数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遂放弃刷分,全心投入文书。因为申请的项目方向各有特色、颇具差异,我和导师商定写四套PS,再根据各个项目的特色进行调整。
从十一月开始到一月初,我的第一版文书通常都被导师直接指出了大量问题甚至推翻重写,最核心的那一版文书进行了从结构到用词的细细打磨,学术导师和文笔导师都非常高效和用心,每次修改后提交给他们,三天内必然能收到非常详细的修改和建议。
CV的用词也经过了文笔导师的仔细打磨,文笔导师的修改让我的CV真的可以说是焕然一新,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我也根据不同项目调整了不同版本的CV。
推荐信其实也是举足轻重的重要环节,因为很早就有要推荐信的意识,我在港大刚入学的时候就有点小“心机”的多多和媒介研究那门课的老师进行互动,包括上课回答问题、下课提问、研究中进行交流、课程努力取得高分、交换结束后保持联络。
在南大也早早“物色”好了两位适合的教授,积极加入他们的课程并担任teaching assistant,跟随他们进行相关研究。再加上新华社实习期间和领导的关系非常融洽,我最后的推荐人就是港大教授、本系和新传院两位教授和实习领导四个人进行组合。和客户经理一起,我们一遍遍确认了文书和网申信息,最终在一月初完成了所有申请的递交,进入了漫长而焦灼的等待。最后的结果也并不太出人意料,和自己背景不match的冲刺项目都拿到拒信,而非常喜欢的四个项目都给了录取。
纽约大学的Media,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LSE的Media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波士顿大学的Emerging Media Studies和乔治城大学的Communication, Culture, and Technology
成功转专业拿到传媒几大名项目offer,非常满足了!最后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决定拿着比较多的奖学金去波士顿大学进行新媒体研究啦。
点击查看更多学员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