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早期
我和再来人的结缘是在我大二的时候,一次偶然间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条关于再来人留学机构的推送。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了再来人的服务。
在申请早期,我的客户经理为我匹配了一位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职业导师。可以说,在整个申请阶段,我的职业导师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
在申请海外实习时,他耐心的为我修改申请邮件;在实习期间,他为我的研究策略和组会展示提供建议;在实习结束之后,他还帮助我修改研究总结报告,从而给导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在他的帮助下,我成功获得了三段海外科研经历,并且都获得了大牛强推。而最后申请前,我总共积累了多达八段的研究经历,这些经历对我之后绝地逢生拿到 offer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标化考试,我采取了先考 GRE 再考托福的策略。由于准备的不及时,在6月GRE “裸考”失利后,我到了9月二战才拿到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考完GRE之后托福就相对比较轻松,准备好口语之后,10月一战就取得了可以使用的分数。
选校与文书
由于我对自己日后的研究兴趣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选校阶段我基本就是翻 Top 20 的学校,看到感兴趣的导师就发邮件套磁,询问是否招生,如果招生就把学校加入申请列表。就这样,我确定了10所要申请的学校。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会导致申请的学校没有梯度,导致“全聚德。”(再来人也提醒过我这一点,但是由于我觉得宁缺毋滥,就没有放在心上,最后果然自食其果,险些 Gap。)
文书写作上,我的学术导师和文笔导师针对我的经历,为我修改润色了数版简历和 PS,让我最后能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示在申请文件里。
面试波折
由于选校不慎,我申请后才发现我申请的三所用于“保底”的学校中有两所基本不收国际生,而剩下的那一所也意外的没有给我面试。最终我只拿到了哈佛,耶鲁(CSC-世界学者项目计划)和 UCSD 三所学校的面试。中间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耶鲁的面试差点迟到;UCSD 的 onsite 和哈佛 onsite 面试时间冲突,导致 UCSD 改成了视频面试;飞波士顿的时候突遇寒流,航班差点取消;可谓是多灾多难了。
面试过程都较为常规,基本上是闲聊,然后讲讲研究经历,基本上十分顺利,尤其是 UCSD 的面试,有两位面试官都在面试结束时表明会给我最好的评价。
但是结果却令人十分意外:半个月后我收到了 UCSD 直截了当的拒信,而哈佛让我进了 waitlist。
我让UCSD的教授帮忙问了招生委员会才知道,是因为我申请时选的目标实验室全是 Salk 研究所的(我的项目 Salk 和 UCSD 联合招生),导致一个委员会成员觉得我对 UCSD “毫无兴趣”。
由于不是学术上的原因,招生委员会建议我 Gap 并在我套磁的导师那里实习一年,这样明年就可以顺利再次申请。这个经历告诉我们两件事:选目标实验室要谨慎,千万别得罪委员会和面试官;套磁真的很重要,可以在你没拿到 offer 的时候给你一条退路(这次我遇到的 UCSD 教授真的人超好,身为院士、HHMI却完全没有架子,帮了我很多,甚至最后还尝试用直招挽救我,可惜最后没成)。
意外之喜
由于 UCSD 和 Salk 研究所几乎是我的梦校,于是我决定为此 Gap 一年。
正当我准备让 UCSD 给我办理实习签证的时候,在四月十二日的凌晨,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哈佛的意外邮件:waitlist 转正。就这样,我拿到了哈佛大学 BPH PhD 项目的全奖 offer。
再来人令我最喜欢的,是其半 DIY 式的申请服务,在能够让我享受留学中介的专业服务的同时,将选择权掌握在手中,不忘初心,自由的追逐自己的梦想。
此外还要重点感谢我的客户经理,在申请的全过程中认真负责的跟进,并且在我迷茫的时候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建议。感谢再来人,也祝愿再来人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拿到他们心仪的 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