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时间规划
从大一时不时地在校内论坛查找出国有关信息开始,我就在心里埋下了出国留学的种子,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规划,有意识地去寻找交流的机会,很早就开始准备托福等。对于我们同届的同学来说,一个标准的操作就是:大一大二好好学习,如果有暑期学校也可以争取下,没有也没什么关系,只是一次开眼界的机会,对于最终的结果帮助有限;大二同时加入实验室打杂,保持跟老师良好的关系;大三开始广泛寻找暑期科研的机会,通过实验室导师或者自己联系相似方向的导师,广泛套磁;大三暑假和大四上学期出去科研实习,然后在同时从大四上学期9月至12月完成文书和网申。至于托福和GRE,最好在大二大三结束前完成,尽量不要拖至申请期间。
选择再来人
我的申请一步一步都还算稳扎稳打,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惊喜的结果,但是也在接受范围内,最终决定去的项目也是很少录取陆本且录取率低至4%左右的研究型硕士项目,算是比较满意的去处。作为一个从大一就决定出国的人,我一直都认为申请应该以自己为主,但是中介仍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申请最重要的当然是自己掌控,但是毕竟自己是第一次申请,如果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带领,心里终究难安。因此我一直在密切关注各类中介,微信联系人列表里加了十几家中介的微信,都一一比对。
最终还是决定选择再来人,主要是因为他们家采取的还是以学生自己操作为主,他们咨询提供意见为辅,这非常符合我自己的想法,也是我认为最健康最值得推荐的一种申请的模式。
GPA和英语标化成绩
我以前总是忽略了GPA的重要性,只把他当做GPA,托福,GRE这三个重要指标的三分之一,但是后来才发现GPA真的比英语成绩重要多了。因此建议还是不要为了实习/科研/刷英语高分舍本逐末弃了GPA,比较危险。T/G的时间线:托福GRE请务必务必务必在大三结束之前搞定,不然真的很被动。这一条是针对总体背景不错的同学,身边有太多的同学科研实习非常强,被英语拖累一直考到12月1月。
从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重心就应该完全是暑研和实习了,真的请用力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把GRE搞定了,托福我反倒觉得没有那么那么急,在出国暑研已经是标配的今天,三个月好好跟组里的教授学长学姐沟通你的口语会加分不少。10月11月在国外或者刚回国轻轻松松去考一次托福也很ok。
暑研/实习
关于暑研,著名的那些暑研项目就不用说了。我个人还是十分推荐自己联系老师,这比走学校项目其实更好。我的暑研老板就表达了对学校项目的不满,学生要付钱还要参加一些无谓的活动,时间还很短,还不如好好联系一位老师然后做个半年。最近很流行做两段海外科研or实习,我的个人观点是:两段不同的科研如果课题非常有关联,老师之间互相有connection,那两段科研确实很有优势,拿两封海外推荐信就很稳;但是如果是两段风马牛不相及的科研/实习,仅仅是因为学校是top校就放弃自己经历的连续性,去强行做,那还不如在一个老师那里好好干半年以上,达到最好的推荐信效果。
我自己是在大三上学期就跟海外一个实验室远程合作一个简单的项目,给他们打打杂,之后顺势提出过去实习三个月。暑研也是通过浙大实验室里的老师直接推荐过去,方向是VIS/HCI,自己比较菜没有在暑研当场出paper,因此推荐信力度也有点折扣。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一定会认真挑选一个老师然后从头跟到底。
暑研套磁
关于怎么套磁暑研,可能还是得一开始在学校就有一些research experience,才好写信。我身边所有有过research经历的都套到了不错的暑研,也有跟我一样通过老师/学长直接内推去暑研的。要做好海套的准备,那段时间压力一定很大,但是是essential step。一个trick是可以去搜索学校名+new faculty,有很多时候会有惊喜的发现。我就发现了好几个方向match,刚拿到教职正在eagerly looking for intern/ms/phd students的老师,这类成功率相当高。
申请季套磁
在申请截止前我把POI基本都认真套了一遍,回复率:套磁34个,回复18个,其中明确没有funding2个,9个给了面谈/Skype机会,其中只约了六次闲聊/面试。从这些套磁过程中,我想说的是:做一段科研然后拿到return offer仍然是非常高性价比的行为,在之前听说的案例中有老师面试的时候问学生拿到的offer情况,在得知学生被自己科研实习过的地方录取之后,对该学生的印象就提升不少。拿到return offer说明你很不错,其他老师也会相应地想要你。所以暑研最好选择很有希望拿到return offer的地方。
这里的很有希望,指的是组里没有太多大神intern,且老师下一年有招生计划,funding充足。在一堆大神中要有脱颖而出的推荐信确实蛮难的。所以其实我并不提倡去四大或者大牛组做暑研,找一个AP,rising star之类的可能也很棒。当然自己本身很强的请直接忽略这条,暑研能申多牛就申多牛。
套磁信如何写?
套磁信的写作内容不要太长,前期我的套磁信动辄四五百字,恨不得掏心掏肺讲一遍研究兴趣和跟组里的match程度,回复率并不高,后来学会了写简洁一点的信。
标题就是A Prospective Student Interested in Your Group. 然后开头就简单自我介绍+looking for PhD positions的意愿,第二段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self. 讲一下跟这个老师最match的研究经历,第三段简单地写一下跟他们match之处,最后附上个人网站(建议搞一个,只要是电子版CV就行,面对一个附件和一个链接,老师真的更倾向于点进链接)。
申请前的套磁也就是那样,千万不要报什么希望,联想一下你大一的时候学长学姐刷楼求着你报他们学生会社团,然后你报名了之后瞬间变高冷,还给你压力面,还发拒信,跟申请真是如出一辙。申请前都是Your research background is quite strong, I encourage you to apply,然后也有简单介绍和同意Skype的,申请后瞬间拒之千里之外。所以请只把套磁当做保持联系的手段,之后有paper中了,有什么科研进展,可以跟教授继续更新一下,也许对方就感兴趣了。
关于文书
在其他分数都可以量化,甚至论文的数目和质量,实习的数目和质量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进行量化的情况下,文书这种玄学的东西就成了很大的变数。没有人知道哪个committee更看重的点是什么,有可能你写的这个“独到的”很奇怪的点刚好打动了这家committee,那就稳了。对于PhD申请来说,文书的重点是如何将你和其他999个优秀的人区分开来。其实有点像是写thesis,找到一个主旋律把自己的所有经历(实习、科研)串起来,讲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是最重要的。所以申请结果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分布。
这个还是建议尽量多找人看看。其实带我的PhD学长告诉我那样有一点花哨的文书对于PhD申请并不是很有用,对于ms倒比较好。但是当时没有听进去就这么用了,现在也是蛮后悔的。应该要ms和PhD文书分开写成两版的。
不过带我的学术导师都很尽责地跟我过了一遍又一遍,从整体结构,到每一个句子和单词的使用,在这里还是很感谢。申请不是一件可以短期突击的事情,在这里还是建议大家尽早规划,尽早准备,最后祝大家都能去自己的dream school,做自己的dream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