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意向
我本科的专业是国际政治。考虑到就业的问题,我这个专业毕业的同学一般选择的留学方向是MPP/MPA这种公共政策类的项目。由于我自己还抱有一点点对学术的理想,所以我选择了继续申请政治学和东亚研究的硕士项目。
之所以没有申请博士,一方面我是觉得自己还没有找到一个特别明确且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探索,另一方面我可能还不太能适应在国外的学习节奏。因此,我选择先用一年作为一个过渡,目的是确认自己是否适合这条道路,并且寻找自己可能的研究问题。
在确定这个申请方向的过程中,我也考虑了诸多因素:学校水平,就业难易程度,留在当地的可能,找教职的可能。但是我感觉,最终促使我做出决定的,可能还是我自己真正想要的某些东西。
我觉得年轻时候的试错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你想要在下一阶段作出改变也是可能的,只不过可能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
但是如果选择仅仅是为了某些世俗的标准而盲目从众,这虽然有可能最终获得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又或者是别人羡慕的公司和职位,但是可能仍然会给自己留下一些遗憾。
所以我还是选择更勇敢地去追求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总比作为帮闲嘲笑别人更好。
标化考试
标化考试是一件我在申请过程中感到比较痛苦的事物。首先是托福。托福我从大一到到大四上学期一共考了五次。其实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我在学校里面很多时候有些懒,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在几个月里面将托福突击考出来。
其次是GRE。GRE我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面一共考了四次,但是准备的时间大概就半年多。GRE最难克服的应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单词量,另一个是做题速度。这些都需要自己加以反复的训练来完成,需要比较大的自律性。我并非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所以在考试这一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
我觉得标化考试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提前准备,尽量利用大三的时间完成这项任务,避免最终申请季的任务都堆积到一起。
我是在申请季的11月之前考出来所有的标化成绩,在那以后就专心准备文书的写作以及Writing Sample。(因为最早的一批学校的DDL是在12月初)其实最好是用大三的暑假两个月加上开学的前一段时间来准备这些事情。
选校和文书
选校对于我来说其实比较简单,因为美国的东亚研究项目一般都在比较知名的学校里面,再来人的老师给我提供了一份简短的清单,里面还包含了不同学校在具体领域的特点,所以我就选择了有梯度的几所学校。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选择每一所学校需要自己了解这一所学校院系擅长的研究领域,以及老师的配置情况,比如每一个老师的研究领域是什么,他是否能够指导你想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你想研究的问题是否能和他正在进行的研究相符合,还有这个老师今年是否在带新的研究生,是否进行学术休假。这些都是需要了解清楚的问题。
在文书方面,我要特别感谢再来人给我匹配的两位导师,一位是和我申请方向基本一致的Stanford的学姐作为学术导师,另一位是剑桥大学的Native Speaker作为文笔导师。
学术导师和我的背景、经历和申请方向都非常相似,因此她给我提供了非常多有用的信息,让我能够了解到学界最新的动向以及美国学术圈的大致情况。文笔导师帮助我润色了我的文书,能够改正我文书中比较中式的表达,并且帮助我调整了我的文书结构使其最优化。在我的申请过程中,我觉得这两位导师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我诚挚地感谢他们
以上就是我的申请故事,我相信和大多数人的经历都颇为类似,只不过只有自己经历过了以后才能知道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