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的申请季以及最终走入UCSD MAE系博士深造的结果,虽然我所在的学校高手如云,但我本科入学时的成绩在学校排名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靠后的。因此最终能取得这样的结果,我觉得与入学相比还是有一些进步的。
本科前几年,我的主要功夫放在了学习课程上,因而也获得了很不错的GPA。现在回想,一个好的GPA对我的申请固然有巨大的帮助,但因此而导致的校内科研空白也确实对我的申请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不利影响。
这一点在我第一次和再来人学术导师H老师沟通时我就意识到了,但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严重性。在H老师的威慑敦促下,我才反复催促并最终形成暑研的初稿,而这份算不上文章的初稿对于我这样贫科研的申请人来说应当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关于GRE
标化考试是申请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托福基本比较轻松地通过了,然而GRE却非常苦恼。我第一次GRE在大三下,但只有313分。
暑研期间,我接触了很多同学,一比较才更加发现我的GRE成绩差距还是较大,因而8-9月一阵猛补,才最终成功涉险上岸,也仅仅是取得了一个322的过线分。希望后人能够汲取教训,早做准备,才能赢在申请起跑线。
关于推荐人—人际关系很重要
关于推荐人,由于我贫科研的事实,我只能找出暑研导师和校内课程导师两位推荐人。
再来人学术导师H老师此时建议我找一位院士为硬材料背书。这封看似无意义的推荐信,实则最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拿到的offer中有近半都是这位院士的学生或与其有接触的导师。
这也提醒了我们重视科研圈人际关系在选择推荐人时的作用。
申请过程
关于申请阶段,我按照再来人H导师的指导,以套磁定申请对象。客观上说,这样的策略依赖于套磁技术。有一些我套磁比较成功的老师确实在申请阶段毫不犹豫下了offer,但也有部分沟通不够成功的老师,套中但不给offer甚至把我拉黑,略显遗憾。
但是,套磁定选校最大的积极意义在于把选导师的主动权回归自己手上,我认为总体上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关于文书,这也是再来人服务的重点之一。学术导师H老师和文笔导师的回复总体比较及时和快速,修改也非常认真——特别是第一次修改稿,密密麻麻做满了批注。这对于文书新手的我还是很有帮助的。
总体上我认为学术导师和文笔导师的敬业精神是令人钦佩的——有一稿PS的文书返回时间已经是学术导师当地时间凌晨两三点了。
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毫无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申请季已经结束,我很感谢包括再来人在内的老师、同学、朋友对我在黑暗中的帮助。申请教会了我很多,让我明白了信息、人脉的极端重要性。
希望我能在研究生阶段以此为鉴,也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帮助后人同学们取精去糟,飞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