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保研or留学
回顾整个大学四年的历程,最大的转折就是大三的时候了。决定去留学大概是大三交换的时候。像很多人一样,在保研和出国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感觉放弃保研名额很可惜,一方面又很渴望换一个全新的环境接受更先进的教育。
纠结了很多天,向很多学长学姐咨询,最后后者占了上风,于是开始着手准备标化考试、联系推荐信、撰写文书等事情。
标化考试准备
虽然从年初开始背单词,然而由于拖延症,标化考试一直迟迟未完成,直到8月时才考了第一次GRE和托福。托福侥幸够用了,GRE惨不忍睹,然后才开始紧张。用两个月的时间又背了好几遍单词,刷了很多题,报了几个培训班。最后才发现GRE确实是有套路可循的。只要花些时间适应那种套路就可以。
第二次考才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分数。标化考试确实是越早考出越好,这样后期不用像我一样慌张,到了大四上还得忙着准备。标化考试的分数过了学校门槛即可,只要过了线,再往高并没有加分作用。
院校选择
我申请的是经济学硕士项目,并且有读博士的意向。于是选校就选了一些偏向学术道路的项目。这样的项目美国有耶鲁的国际与发展经济学(IDE),芝加哥大学的MAPSS/MACSS,杜克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另外威斯康辛麦迪逊的MA也很推荐。
由于我没有“只去美国”的想法,所以世界各地的项目都申了一些,加拿大多伦多、UBC的经济学、英国LSE、Oxford、Cambridge的经济学都是不错的学术导向的项目。
学术上建议参考一下US News的排名,以及提前看一下学校课程设置、选课自由度等。
繁琐的申请过程-再来人的帮助
选校结束后就开始申请了。申请的过程就是在很多不同的系统提交成绩单、推荐人邮箱、文书(Statement of Purpose)、CV等,基本上材料都差不多。
需要在申请中准备的主要就是SOP了。这也是再来人帮助我最多的地方。写文书的时候开始一头雾水,跟我的学术导师聊过之后逐渐有了头绪。文书需要注意,项目的匹配度是最重要的,也是需要展现给招生官看的东西。例如在写IDE的文书时,我着重写了自己在发展经济学方面做的事情,如上过的课程、做过的研究等。
另外文笔导师逐字逐句帮我修改润色了语言,最后才形成了文书的终稿。再来人提供的CV模板也非常棒,推荐大家使用。
还要再说一下推荐信,在申请时如果能获得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对于申请是大有裨益的。我推荐信的来源主要是课程老师和做研究的导师。我觉得如果有比较solid的研究经历对学术项目的申请非常有帮助,这样的推荐信一般比较强,也比较有内容。
所以想要申请学术导向项目的同学建议多找机会做助研。
最后的感想
总体来看,我觉得申请经济学硕士时的重要程度大概是GPA、推荐信、文书、标化考试。其中GPA又比较看重经济和数学课程的成绩。所以最好把这些重要的课程刷高一些。
总的来说econ的硕士整体不是很难申请,所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放心大胆往上申。
等待offer的过程还是比较痛苦的,有时好多天都收不到一封邮件,这个时候一定要放宽心态多找一些事情做,比如学习编程技能、旁听一些专业课等。
相信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