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的准备阶段
于我而言,留学申请可以很清晰的切分为两个阶段:混沌的准备阶段以及申请季的思考人生阶段。
因为出国留学是我在大学入学指出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所以我比较早就开始了相关的准备。在大一暑假考了第一次托福,在大二暑假前往伯克利进行了暑校的学习,联系了本校的老师进行一定的科研训练,大三上完成了GRE,大三下前往北京实习,考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托福成绩,同时参加了几个机器学习相关的竞赛,拿到了也好算说得出口的名次。
为了升学,我在大一到大三做了不少准备。好像自己一直都很忙碌,但其实很多时候只是盲目的让自己工作起来而已,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自己未来的规划,总是东一锄头西一棒子,四处探索却少有拿得出手的产出,导致其实很多决策在申请季之后看来并不妥当。
申请季的反思
直到申请季开始总结自己的申请材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没有很认真的思考过到底为什么要出国?为什么要继续读书?
决定出国读书起初只是出于生活的惯性,认为读完本科就自然应当读一个硕士或者博士再去工作才好。此前看来重要而不紧急的问题在整理申请材料时显得格外扎眼。
申请季之后回头反思,我整个申请留学过程中一个较为严重的失误即是没有尽早理清自己日后的职业规划并做好对应的申请规划,而是过早的陷入了过于细节的准备之中,导致做了许多最终无益于申请的努力。
在申请过程中缺少一些亮眼的产出实际也是我申请过程中的一大短板。整个申请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推销自我的过程。
每年申请计算机相关项目的本科生众多,如果做不到在每一方面都是顶尖水平,但是能够在某些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其实更加能够吸引录取委员会的注意。
我与再来人
在临近申请季之时,我在朋友的推荐之下了解到了再来人。经过前期的交流之后,我充分认可了再来人的专业以及负责的态度,故选择了再来人与我共同走过申请季。
经过与学术导师与客户经理的沟通交流后,我意识到我的整体条件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亮点,但胜在没有短板,因此还是可以选择一些较为不错的学校进行申请。
学术导师根据我个人背景为我制定了以master项目为主,选择性申请个别Phd项目的申请策略。这也很符合我自己的规划:先入读Master项目可以先前往美国深入了解美国的科研环境后再做打算,也有额外的一年时间准备科研相关内容;若对美国Master就业环境较为满意也可以直接就业。
同时我还在客户经理的建议下完成了选校,有梯度的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学校进行申请。
除去申请策略之外,再来人学术导师以及文笔导师在我SOP的写作过程中同样对我助益良多。我的文书最初版本中存在一些目的不明的段落,或是不符合文书整体逻辑的转折,以及提及了许多合作者或无关他人的工作。
这些问题使得我的文书显得不成整体且无法较好的体现自己的成长历程与个人特点,个人优势。
在学术导师的细心指点之下,我形成了逻辑通顺,故事完整的申请文书。文书通过文笔导师的美化之后更是锦上添花。通过再来人的帮助与我个人的努力,最终拿到了UCSD MSCS项目的录取。无论是学校所在地,学校,或是项目都令我十分满意。
虽然申请季当以申请人自己为主,但若有专业人士相助,申请自当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