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准备事项
虽然做出出国的决定很晚,但在大二、大三,我有在试探着为出国做准备,比如完成了GT的考试。我一共考了两次托福和一次GRE。第一次考托福是在大二下学期,后来在大三上学期考了GRE,又在大三下学期考了托福。托福和GRE都是英语考试,但侧重点不同。
托福全称是“作为一门外语的英语考试”,面向对象是非英语母语者,考察综合的英语能力,我的准备方式主要是TPO联系,而GRE全称“研究生记录考试”,面向有志于读研究生的群体,考察语文和数学能力,我的准备方式是边背单词变做模拟题。
三个学期考了三次英语考试,这样的安排还比较合理,特别是我将考试时间分别安排在寒假后、暑假后、五一假期后,目的就是给考英语前留出一段可以浸入式学习的时间。
在学校鼓励学习、鼓励科研的环境中,我在成绩和科研方面积累了不错的背景。在大三下结束以前,有两篇会议论文发表。一个感触是,本科生刚刚接触科研时,最好能在老师或师兄师姐手把手的带领下工作,因此选好科研的引路人尤为重要。
暑期交流对于申请而言可能是一件决定性的事情。当时,在地点的选择上,我与学长讨论了很久,最终学长说服我放弃了对学校名声的追求,而选择了一个自己更可能得到支持的地方。
再来人申请季的帮助
时间转眼就到了大四上学期,还没来得及调研好学校和导师,就该开始填网申了。我先大概考虑了一个选校方案,然后发给再来人征求意见。
在选校意见中,再来人将不同项目分为不同tier,并提供了一些额外的可考虑的项目。与此同时,这段时间的重要事情就是CV和PS两份文书的修改,在zoom视频的过程中,学术导师(SM)跟我分享了他当时的写法,在内容的润色上也给予了我有效的帮助。
令我同样感动的,是文笔导师(EM)的润色。MSP平台上,两轮CV修改中文笔导师标记出200多处修订,PS修改中,对我不理解的地方,非常耐心地解释修改原因。与此同时进行的,是网申系统的填写,遇到问题时可以多和周围的人交流。
我申请的项目的ddl都在12月1日到12月17日之间。此后,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这段时间可以做一个研究总结的PPT为面试做准备,但帮助未必很大。
有时对方教授并不想听长篇的介绍,而更想看着CV听简单描述,然后询问感兴趣的问题。所以,这个PPT可以做,可以发给老师,但也要做好对方不使用的准备。至于套磁,我做的比较少,个人感觉在于精准而不在于广泛,毕竟读博需要五年左右,跟随哪个导师还是要仔细斟酌。
最后,我还想对客户经理表示感谢。在申请季中,客户经理老师及时的发送资料、提醒进度,让我感到很温暖。
最后:不要一个人战斗
申请是一个人的事情,但不该一个人战斗。回顾我的申请季,再来人的团队让我感到总不无助。一路走来,真的很感谢再来人的客户经理、学术导师和文笔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