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维
绩点:
我们系出国氛围淡薄,学习压力也不大,所以拿高分很容易,基本上课认真听考前认真刷题的同学都拿了A,A+。本系课程压力小,在保证绩点后还有不少时间可以去做其他事情,大一大二时有同学去修高年级课程有的去修双学位有的把英语全考出来;大三大四路子就更多了实习进实验室海外科研等等。
我自己是大一大二多修了些课,大三大四就有充裕的时间去找实习和写论文。
英语:
其实我从大一就开始准备托福,但一直拖延并且每次都不认真准备,导致到了申请季还不满意成绩纠结要不要再考一次,最后时间不够还是放弃了。
GRE倒是还算顺利,一次就过成绩也够用。具体怎么准备网上有大量的经验和培训班。说来说去,大家都一致认为英语成绩尽早搞定,时间紧张的同学考到英语成绩不拖后腿的程度就可以,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自己多安排几次考出理想的分数。
关于实习
大三开始正式找数据分析的实习,虽然当时代码水平弱鸡,但自己用心准备了相关材料和并把之前做过的分析案例打印出来带给面试官看,运气比较好还真的遇到愿意带我一起学习的公司和前辈。
因为很看重这第一份实习,工作期间也很卖力,整理出一套常见的数据分析框架,写了实证报告。后来也是凭这份分析报告去北大找到相关的老师做科研。实习做到暑假前就停止了,因为不想继续做早就有标准和流程的任务,想去跟教授们一起做些有创新性的工作,就给清北的老师发邮件希望能加入课题组。
关于科研
在北大的科研一开始还是做比较低级无聊的工作,跟着师兄搜集数据处理数据之类的,而且我对师兄们做的课题并不是很感兴趣,后来也是早早退出了。
同时在清华找到一位方向很喜欢的老师,于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就呆那个组和同学合作写论文,自己开课题等,十分喜欢做科研的过程,尤其是计算机系统领域的科研,不仅积累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技能树更加系统全面,还提高写工程代码得水平,毕竟要搭系统,即使是搭toy systems也很获益。
到申请时有论文在手就安心许多。因为我之后打算继续申请博士,对于有同样想法的同学,高密度的研究经历是最重要的,科研的时间上不封顶,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于实验和写论文,使自己的文书上几乎全是专业的科研经历就很好啦。
总的来说,找实习和科研就是主动去联系,多发邮件。一次两次被拒了就多改改简历,其实在写简历和投简历时很容易看出自己缺什么,那个时候补充提升背景就很有针对性了。
如果对找实习科研没有头绪,先问问家里人有没有内,再和自己的师兄师姐、或者直接向留学机构的老师寻求帮助,一般都能获得不少有用的建议和信息。
申请季:再来人提供的帮助
01选校
再来人能提供往届学生的大概背景以及申请结果,这就帮我初步判断我是不是要申这个学校的项目。
我总有想申请下伯克利等学校项目的天真想法,然后历史数据直接啪啪打脸,因为比对一下背景经历就知道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为了不浪费申请费以及不浪费精力填申请,摸清自己大概的申请范围并上下再挑几所学校是比较好的。
同时自己的选校名单出来后还可以交给再来人的老师们看下是否合理。
02文书PS
文书修改,我的文书内容大部分是讲科研经历,内容跟导师确认没有问题后就交给学术导师和文笔导师帮忙润色,直到每一句话自己看过去都觉得没有问题为止,前后精心修改了很多。
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终稿后,如果所申请的各个项目差别不大,可根据各个学校项目的特点,再次修改下就可以拿去投其他学校了。
03细节
申请中细节真的特别多,推荐信格式,WES认证,绩点转换。
要是你有足够精力去网上把细节系统梳理出来也可以,但万一精力不够或者担心自己落了某项,就去找一位有经验的人把把关吧。
毕竟每个人的未来也担不起万一。
申请季:需要你自己把握的部分
01网申
一开始一个学校的网申就要填很久,有不确定的地方就要去问再来人的客户经理老师,或者是去网上搜经验,去一亩三分地咨询前人。
多填几所之后,就顺手多了。
因为对自己想申请的方向比较清楚,所以总共申请了十来个项目,不算很多。项目也都比较中规中矩,彩票学校只有一个,也给自己省了力气。
02推荐信
拿推荐信的过程还比较顺利,因为之前的科研有实实在在地做,三位导师都写了内容比较充实的推荐信,其中两位还是亲自提交的。
剩下一位转发给了我,为保险起见,我都借了师兄的电脑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