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PA
回顾我的本科四年,无一不是在迷茫中摸索前进的。不知为何,出国的念头很早以前就在我心中萌芽。因此进入大学后,我早早就开始了申请出国的准备。由于是高考出身,我整个大一都在各门课程中苦追进度,成绩也比较平庸。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两点: 一是绩点的平庸主要来源于学习方法的不适用,二是绩点在申请中起到的作用并非决定性的。
因此我后面逐渐调整学习方法,并且放松心态,不再陷入与其他同学斤斤计较的旁骛中。自然地,我的成绩在此之后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最终获得了一个看起来也算不错的总绩点,在申请中起到了托底的作用。
申请过程中的弯路与幸运
如果说大一时我将所有精力都倾注在课程上,那么大二的我则有了更多的顾虑。本研让所有人都蠢蠢欲动,没有人想在科研的起点上落后;另外,各项英语考试的压力也让人不得不重视起来。
我在这两点上起步都比较早,但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先是选择了一个后来发现并不是很感兴趣的科研方向,跟着师兄做了半年的实验一无所获,后来又报了许多的TOEFL和GRE课程却发现大同小异;这时,我又一次陷入了焦虑与迷茫。
幸运的是,我偶然间看到一位美国教授的科研与我做过的实验重合度较高,而且他们的方向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他取得了联系,也幸运地获得了早早前往加州进行暑研的机会。
在这个暑假,我努力学习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为项目的进展作出了一点贡献,也成为了一篇文章的共同作者。这一经历极大地鼓舞了我,也为我之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迷茫期:拨云见日确定申请方向
回国之后,我通过打听加入了一个光学研究组,并申请到了一个独立的项目。非常幸运的是,我的本研导师对本科生的nice程度超乎想象,也为我后面的申请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同时,我研究的项目让我逐渐认识到科研的迷人之处,为我之后申请的方向定下了基调。大三的课程数目逐渐变少,我也有时间进行科研与英语考试的准备,但迷茫仍不期而至。
作为申请最为关键的一个暑假,大三结束的暑研需要我们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去寻找与争取。而我之前的背景并不突出,早期发出的几封联系邮件也无人问津。这时我的一位学长为我推荐了再来人,加入再来人之后,他们为我提供了许多信息,尤其是各种官方暑研项目的详细介绍,令我获益匪浅。
我发现,在各种项目中UCLA举办的CSST项目是含金量与通过率俱佳的选择,因此仓促地填了网申,也幸运地获得了面试资格。面试中,我的本研和上一段暑研经历给予了我巨大的优势,也让我最终获得了暑研的名额。
恰巧再来人为我匹配的学术导师也曾在UCLA交换过,对那边的导师情况非常了解。在他的建议之下,我选择了一位成像方向的导师,并度过了极有意义的一个暑假。
这段经历不仅使我具备了更坚实的背景,也让我对成像这一领域的兴趣大大加深。因此,我在大四上便确定了光学成像的申请方向,主申的也是EE与BME的博士项目。
文书与面试:再来人的帮助
进入大四,再来人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先是在选校环节中为我作出了精准的定位,让我确定了三档学校的申请名单;随后的文书环节中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导师与文笔导师的几轮头脑风暴与修改润色使得我的文书既专业又不乏个人特色。
紧张的网申环节结束后,我陆续地收到了几所学校的面试。这时我与学术导师进行了几轮沟通,他为我提供了许多切实的建议,并帮助我修改了展示的PPT。
加之之前也与几所学校的老师进行过交流 (如暑假登门拜访, 平时邮件联系等),我在二三月份收到了不少学校的offer,也是让我受宠若惊。
最终经过校园参观与咨询,我作出了最终决定,申请季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最后:感谢
回顾这段经历,迷茫总在我顾此失彼的时候来袭,而总有人在我失去方向的时候给予我莫大的支持与帮助。
我的本研导师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心得,不仅关乎科研,更关于人生;我的两位暑研导师为我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推荐,并在我的海外生活中为我提供了最深刻的见识与启迪;
再来人的客户经理和两位导师更是有问必答、无微不至,在我申请前后提供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关怀与帮助。我感激这四年一切身边人的关怀与善意, 也感激这四年我为自己早早埋下的种子所付出的辛勤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