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全球菁英导师  打造您的专属留学方案400-900-6017

想拿到TOP30世界名校的Offer,你需要有多努力? 」

再来人成功案例分享

一手真实经验奉上!

再来人 > Offer战绩 > 成功案例 > 正文
从中东到哥大,一个非典型的新闻逐梦之路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Master of Journalism
  • 哥伦比亚大学 Master of Science in Journalism
F同学
申请背景: 希伯来大学 中东研究专业
基本成绩: TOEFL:115+ GPA:89.00 GRE:310+ 

  2020年3月12 日晚,我正在家里看书,手机屏幕突然亮了起来,看到”Columbia Journalism Admission”时,我知道那个我等待了很久的结果终于来了。

  登录到申请平台,在点击了view update之后看到满屏飘舞的彩带,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压力卸下的一瞬间眼眶发热:我终于能赶在学生时代的末尾体会到梦想实现的感觉了。

  2016年我曾经跟随学校的报道团去美国报道大选。当时我和朋友还特地去了哥大新闻学院,我说那里就像我的梦想之地一般。四年之后的这个选举年,我竟然有机会以哥大新闻学院学生的身份重回美国,再参与一轮大选报道… 拿到通知书后我开始感慨,人生里奇迹的发生,可能只是需要假以时日。

  伟大的记者心中都有一个calling

  我开始喜欢新闻,有了成为一名记者的愿望,基本上可以追溯回中学时代。对新闻的热爱源于看国内的社会新闻。95后成长起来的2000年代和2010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二十年,2010年前,基本上国内的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和报纸还处在转型前最后的黄金时代,我的新闻启蒙就是《南方周末》和一众央视的新闻节目。从最早的《东方时空》到《面对面》、《新闻调查》,再到白岩松老师每周六晚十点半的《新闻周刊》,几位央视的著名记者,在那个传统媒体尚有巨大影响力的年代里,用他们的智识和担当给我树立了非常优秀的榜样。对电视新闻的喜爱至今影响着我对媒体细分平台的偏好,除了叙事性写作之外,我最想尝试的领域仍然是电视新闻。

  我在高中的时候开始探索自己对新闻更细分领域的兴趣,因为当时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新闻人都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了,比如财经新闻的主持人、记者们往往自己就是经管专业出身,做国际报道的记者大都有国际研究或者区域研究的经验。在所有新闻的类别中,有一类报道给我的震动最大,那就是冲突报道 (conflict reporting)。当时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一本《战地记者》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卡特、法拉奇这样的传奇记者,一种青春时代懵懂的英雄主义引导着我探索了更多冲突区相关的报道。正好上高中时又赶上“阿拉伯之春”爆发, 电视屏幕里传来的画面和信息激发了我的种种情绪,同情、疑惑、好奇,我很想知道一次次冲突背后的结构性原因是什么,而人在这样一种极端的状态下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从那时起我大概就有了“当一个驻外记者也不错”的想法。驻外记者,尤其是可能会做一些冲突区报道的驻外记者对记者本身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是知识素养要到位,更重要的是信念、勇气和耐力。我当时有一个想法,要求这么高的事情,其实需要用人生中精力在峰值的时候去做,因为很可能时光易蹉跎,一旦过了某个当口,现实的制约可能就不允许我这么做梦了。就像我大学时听到的一位新闻教授所讲的话,伟大的记者都是心里有一个calling,就是说这件事不做,总感觉人生会有缺憾。所以,这个当驻外记者的梦想从那时起就一直在我的优先考虑之中。

  当然,实现梦想的路绝对不会一帆风顺。2013年高考,我阴差阳错地被分到阿拉伯语系,其实也并非完全巧合,专业也是我自己填上去的,当时的考虑是,学阿拉伯语后面的路就循着国际报道的记者走了。经历了高中时代一番对新闻细分领域的探索,我已经基本确定国际报道作为我的首选,而这其中错综复杂的中东是最吸引我的。只是我当时从来不敢下定决心说我以后肯定要去中东当记者。在那个关键的时刻,一些机缘推了我一把。

  阿拉伯语和之后中东研究的学习带给了我太多东西,人文基础(历史/语言学方面的教育)培养了我不仅对于中东,而是对于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的兴趣和关怀。我觉得人道主义应该是新闻的情感底色, 因为你关心无尽的远方和无穷的人,才会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地去探查和思考,去书写人的故事。

  外语和区域研究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第一次走出国门就看到了风土人情独特的阿拉伯国家,之后再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力就奇妙地提升了。但这个过程中我也经历了很多挣扎,我没想到我的第一段教育就埋下了一个这么深且细的切口, 细到我有时候质疑这会不会偏离我想要做新闻的初衷?比如我对社会科学的兴趣在我曾拥有的课程设置里一直没有得到特别好的满足,所以我只能一直找各种机会丰富我的知识结构,并且尽量保持将这种学习贯穿始终。因为我相信,作为一个记者,只有将自己的新闻思考植根于更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的海洋中,才有可能走得远,有作为。这个想法在很多次与新闻媒体前辈老师们的交流中也得到了印证。

  我为什么还需要一段新闻教育?

  在外人看来,我的发展中转换了很多次角色,但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一直想做其实就是新闻,所有的努力也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本科之后,我没有直接就业或者读新闻专业而是先读了中东研究的硕士,就是希望能获得一个更丰富的学科视角;这之后在国际组织的实习经历进一步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虽然我本科后的几段学习和工作经历都没有和新闻直接相关(当然我本科阶段的辅修和实习都是新闻),但其实这些都是围绕着我所感兴趣的主题展开的。我在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区完成了中东研究的硕士学习,跟随国际组织在埃及工作过一年,随着我对中东地区了解的加深,我的综合能力(外语、工作能力、适应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高。可能对于每一个希望到自己的文化圈之外做新闻或其他任何工作的人来说,在地(on the ground)的经验是最宝贵的。因为你总是需要时间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从熟悉到了解,再到更通透的了解。新闻则更是,不仅需要你适应和了解,还要求你有真正有价值的洞察和分析。虽然表面上看我走了很多“弯路”,但是这些弯路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铺垫。这次申请的三篇新闻作品里,有两篇都是我在中东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抽时间写的,它们也承载了我在这些特别的经历中的观察和思考。

  到了这个节点,我觉得我准备好了,我已经具备成为一个国际新闻记者所有基本的素养,但是我还需要一段强度更高的训练和一个好的平台,这就是我最终希望回到新闻学院的主要原因。我一直把对行业的思考贯穿在我对自己发展的思考中,其实就新闻作为事业来讲,我既想跟踪中国在这个关键转型期的发展,又希望有能力向外考察,看到世界发展的脉络。但是我深知想要两者兼得谈何容易,语言建立着不同的世界,只有融会贯通,才有可能跨越式地提升视角,获得灼见。比如我非常敬佩的美国记者何伟,曾经当了十年驻北京记者,写出了中国记者都不一定能那么观察入微的中国三部曲,之后又带着家人在埃及生活了几年,写出了观察后革命时代埃及社会生态的《the buried》(中译:《埃及的革命考古学》),这种永远在自我舒适区之外的鞭策可能才是让一个记者保持敏锐的原因。不论换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他都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我很向往这种状态。

  我相信新闻学院能为我自己带来质变,把我前期所做的所有准备淬炼成一种极扎实的职业素养,同时帮助我连接到更广阔的平台。所以对我来说,终于等到了一个对的“timing”,剩下的过程和结果其实会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关于申请的细节

  1. 选择再来人

  第一次听说再来人是通过我在读研究生认识的一个朋友。再来人会提供全面的申请服务,包括学术导师的指导和专业的文笔老师润色建议。后来他成功申请到了自己想去的学校,把再来人推荐给了我。因为我之前已经有DIY申请出国的经历,所以对留学机构的要求更多放在能够辅助我在文书修改上精益求精,且能提醒我各个阶段的流程,避免我孤军奋战时候犯拖延症。后来的事实证明,再来人的服务流程非常符合我的需求。

  我的CD导师在申请的各个节点会及时提醒我,并且分享很多成熟的经验,学术导师在选校、文书写作上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意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提交哥大文书之前,我所有的时间线都压得很紧,基本是在最后一两天,我的CD导师还跨时区帮我联系到了文笔老师进行最后的修改辅导。再来人的陪伴帮助我在申请季成功把握住了绝大部分重要的节点,是我最终成功完成梦想的重要一环,我非常感谢再来人。

  2. 申请文书

  这篇分享我花了很多笔墨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其实就是想解释申请中最关键的那个环节,申请某个项目的动机。你的经历和思考其实就是本质,而呈现出来一篇体现你追求的个人陈述则更多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没有这些年对自己这份梦想的坚持,我就无从找到那么多能证明我对新闻有热情的例子放到文书中。所以我写文书时收到的评价基本都是,读者能感受到我对这个专业/事业是有热忱的。

  我觉得想要申请新闻研究生的同学应该都有自己的坚持和执着,所以在写文书的时候,应该选出你学生生涯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些事例,用优美的文笔讲出你的故事,体现出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我的经验,新闻学院的录取可能多少都有点“英雄不问出身”的气度,因为新闻本身就是一个包容性和好奇心很强的行业,我们欢迎和拥抱不同的精彩。要相信,闪耀的必定闪耀,只要你有这份初心,加上相应的强实力,那些厉害的学校也会很乐意地向你伸出橄榄枝的。

  3. 语言成绩

  本次申请季我一共申请了四所学校,除了一个新闻-国际关系联合项目要求GRE成绩之外,其他几所学校都是只要求托福成绩。但是新闻学院对于语言的高要求也是众所周知的,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在官网上都写到托福成绩要求在114以上。我申请季考了两次托福,第一次因为发挥和状态成绩只有105。或许对于一些别的项目,这个成绩基本能用了,但是鉴于新闻学院的官方要求已经如此之高,作为一个国际学生更不应该让语言成绩成为短板。所以我之后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针对性提高托福,二战托福拿到了116分的成绩。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真的哭了因为当时时间已经很紧张,我已经没有机会再去考试。但是梦校给了我无穷的动力, 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把所有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用来复习,最终把原本可能给我拖后腿的托福成绩变成了一个加分项。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分数我还能不能被哥大录取?我觉得答案不绝对,招生老师会从的文书、推荐信和作品中给出综合评判。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能证明你语言实力的分数,会让你立马区分于其他同等条件的申请者,也能给招生委员会一个放心录取你的理由。

  4. 新闻作品 (writing samples)

  美国的新闻项目基本都要求提交三篇新闻作品。有些项目分支还会要求提供不同媒介的作品,比如视频作品或数据新闻。我在申请的时候没有侧重某个分支,所以三篇文章都是先前用中文写就,在申请时又自己仔细翻译成英文的文章。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应该选最能体现你能力的案例,比如我的几篇作品都是长篇 feature类的写作,大部分信源都是一手调查资料。新闻作品在新闻学院申请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非新闻专业的同学来说,这是衡量大家在新闻专业方面潜力如何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作品可以在课外或者工作之余抽出精力来完成,其中一个很好的办法是联系媒体当自由撰稿人来积累作品和经验。

  希望我的经历能对以后想从事新闻媒体行业的小伙伴们有一些启发。整个申请季下来,我最享受的是,坚持了很多年的那个长期目标在一步步具体细微的工作中稳扎稳打地实现。不仅结果是对真正坚持理想的人的最好回报,你还会发现历经了历炼的自己已经具备了一个更顽强的内核,足以让你有底气去面对更大的挑战。王国维论人生理想的三境界,必先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而后才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会心和圆满。我很感谢这么多年一直努力朝着梦想行进的自己,在一次次挑战的面前为理想主义找到堡垒,坚持到了这一天。或许在我们过度强调现实条件的当下,我们中的一些人无法或者不再想坚持一个梦,但我想说的是,如果那个梦是你的calling,是你心中觉得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去做吧,现实会因你的行动而改变。

  点击查看更多再来人学员案例

预约全明星导师体验 「全明星阵容」一对一
相关推荐
  • X同学
    让斯坦福遇见自己:热爱生活,兴趣至上
    申请背景: 国内某重点出国高中
    基本成绩: TOEFL:115+ GPA:4.0 SAT:1550+
    录取结果: 斯坦福大学
    查看案例详情>
  • X同学
    实习对于LLM申请有多重要?拿下伯克利乔治城offer学姐倾囊相授
    申请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
    基本成绩: TOEFL:105+ GPA:3.8 
    录取结果: 乔治城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
    查看案例详情>
  • M同学
    再来人解决我的拖延症,选对留学机构助我斩获7份mpp offer
    申请背景:
    基本成绩: TOEFL:105+ GPA:3.60+ 
    录取结果: 华盛顿大学/乔治城大学/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
    查看案例详情>
  • W同学
    美本申请也有劣势?再来人导师帮我斩获UChicago录取
    申请背景: 弗吉尼亚大学
    基本成绩: GPA:3.8 
    录取结果: 芝加哥大学/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
    查看案例详情>
  • F同学
    从职场回归学校,人大学员圆梦UCL
    申请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
    基本成绩: GPA:3.5+ 
    录取结果: 伦敦大学学院
    查看案例详情>
  • L同学
    “申请就像谈恋爱,文书就像朋友圈” ,拿下哈佛教育科技offer的学姐如是说
    申请背景: 北京大学
    基本成绩: TOEFL:110+ GPA:3.6+ 
    录取结果: 纽约大学/卡内基 · 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
    查看案例详情>

成功,从来都是有迹可循的!
查看更多更全的世界名校案例库,搜寻你的名校申请相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