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跌宕的申请历程
本科毕业去美国读研是进入大学就决定的,因为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一步步走到大学,忍不住想要到国外去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爸妈一直很尊重并且支持我的决定,他们给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保障,并且在很多次我心态崩塌的时候安慰我、宽解我,我很感谢我的家庭陪我共同走过了这段比较煎熬的过程。
很多朋友都对我的申请有十足的信心,在他们眼里,我的申请应该是顺风顺水的,有着不错的三维和体面的实习以及暑研经历。他们也对我开玩笑地说,随便申,你都会有好的结果的。但是我内心相反是很不自信的。我会觉得虽然绩点和排名很不错,但是我的成绩单上的课程就没有同专业的其他朋友硬核;虽然在微软的实习和nus的暑研也很漂亮,但是相比起别人,我在实习开始的时间上比较晚,而且也没有能够申请到北美的暑研,也没有能够在实习和暑研的过程中做出非常扎实的成果;虽然标化考试的总分不错,但是在托福的口语和GRE的写作上,这个分数并不漂亮;去找老师和老板要推荐信,总是非常的忐忑,生怕自己提交的项目过多会打扰到他们。整个申请季,我始终经历着波动的心态。有时候会对申请结果充满信心,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的简历上充满了短板而焦虑、担忧,不断地去想象三四月份出结果的情景。整个大四上学期心情都很起伏,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些事情。
申请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在提交完所有网申的结果后,进入了漫长的等待,基本每天凌晨四五点一定会醒过来,看一眼邮箱,然后接着睡。看到朋友圈里面大家晒的offer,也会默默地点一个赞,然后打开邮箱检查,哪怕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不会这个时间点北美的项目不会有任何的更新。第一个结果是来自哈佛的拒信,一个我比较有期待有把握、并且在所有项目中优先度比较高的项目。收到拒信后的几天我都过得浑浑噩噩,又在下一周收到了CMU
msml的拒信。直到又过了一周,收到了CMU mcds的offer才开始感到安心,这也是我整个申请过程中情绪的峰值。
记录这些申请和等待过程中的负面情绪不是为了散播负能量,而是想和未来或许将也经历这段过程的同学们分享,所有的负面情绪和自我怀疑其实都是大家共有的。当我偶尔表达我的焦虑和不自信时,我的室友会用别人更糟糕的处境来安慰我。她说,其实大家都过着很艰难的生活,但是大家并不知道别人的处境,以为自己的艰难是独一份的,于是就掉入了自我加强的深渊。她调侃道,其实她在做的事情无非把一个人像她倾诉的内容稍加修改、当作劝解的话传达给另一个焦虑的人。回过头看,我不会空泛地对之前的自己说一句:你很棒,你要自信。我会告诉她,我理解也允许你的不自信和自我怀疑,但是你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你的处境不差,你要学会和自己和解。
遗憾与收获并存
而关于申请结果的部分,尽管收到拒信的当下内心很低落,但是现在回过头我也能够调侃自己。虽然没有意料之中地收到哈佛的offer,也没有能够抽到斯坦福的彩票,但是来自CMU的mcds也是非常理想、甚至可能是最合适的项目,也可能是我收到了以上两个项目的offer后仍然会选择的一个结果,既然结果都是一条,何必在意过程呢,无非少了一些和别人吹嘘的资本:想当年,我也是被哈佛和斯坦福录取过的人。哈佛虽然是我梦想的校园,但是就计算机而言不见得占优,斯坦福虽然是大牛,但是环境和生存压力未必适合我。如此的“酸葡萄心理”倒也算治愈,这样一想,命运也许已经为我做出最好的选择了。要悦纳生活。
GRE备考经验
如果说有什么经验想分享的话,大概就是GRE的考试经验了。应试技巧和能力提升上就不班门弄斧了,分享一些我自己的体会吧。
1、 一定要早点考GRE,会给后来狼狈的生活状态省很多时间,也会帮你省去在苦苦刷实习和绩点的同时还要兼顾这些张牙舞爪的单词的苦恼。
2、
多刷机经,我第一次考的时候一直在疯狂地背单词,做题的话就是每天做几套保持手感,第二次的时候是疯狂地刷机经,当时在淘宝上买了大概1000道填空+300篇阅读这样,考试的时候填空遇到了三四道原题,阅读也有一篇是一样的,真的可以省出很多时间,并且对于调整心态有很大的帮助!
3、 有条件的话就多考几次。我考了两次,第一次verbal
156,第二次verbal164,两次之间隔了半年,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一个月的黄金间隔。第一次考GRE的时候非常紧张,整个手都是凉的,而且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看到长阅读整个人特别浮躁,看了几行就飘了。第二次考的时候因为有过一次成绩,就平和了很多(当然在这里要夸一夸新加坡的考场,周一到周五每天两场,每场里面人特别少,坐得稀稀拉拉,基本不会有受到打扰或者身边人压迫的气息,所以另一个不太现实的建议是,尽量去一些不太饱和的考场考,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些行为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态)。而且单词真的是第二次背会比第一次背容易挺多。我第二次开始准备的动力之一就是我发现那些单词我竟然大部分还认识。不过也不要总是抱着没事,这次不行我还有下次的心态。不仅砸钱,耗时间,而且一次考得没一次好心态真的会崩。